查看原文
其他

你也是位“松鼠人”吗? | 青晚报

中大青年 中大青年 2022-06-11



“世界读书日”已经过去了几天,在多家电商各种折扣促销的轮番“轰炸”下,你的图书数量是不是也像小青一样增加了不少呢?

在购买书籍之前,很多同学就开始规划自己的阅读书单和日常进度,但实际上不少同学的书其实并没有被翻开过一页。这种“只囤不看”的现象不只存在于书本,生活中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囤积现象,无一不体现着我们的囤积欲。


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囤积欲和囤积习惯,就像过冬的松鼠,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,坚信某天会用上它,但实际上最后却很少吃掉,这种像松鼠一样有囤积习惯的人也被大家调侃为“松鼠人”,过度的囤积欲甚至可能发展为“松鼠病”——囤积成疾的精神疾病“强迫性囤积症”。


图源:www.cri.cn

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·弗罗斯特表示,美国有600万-1500万人患有“松鼠病”,大约占美国人口的5%。也有媒体把“松鼠病”和焦虑症、“懒癌”一起列为“本世纪人类三大绝症”。即便没有严重到“松鼠病”的程度,各种各样的“松鼠人”所囤积的物品也已超出正常使用量,有些甚至到了可以直接开店的地步。




我们在囤积什么?






物质囤积


日用品的囤积似乎自始至终都备受人们的青睐,“双十一”“双十二”等“购物狂欢节”往往是物质囤积的“最佳时机”。打开杂物柜,我们或许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囤积物资,它们可能是还可以用上好久的卫生纸、洗发水、洗衣液……也可能是再也用不上的过期物品,最后只能浪费。 每当困难发生,无论有没有物资短缺的风险,抢购日用品的现象总是层出不穷。此次疫情期间就出现了疯狂抢购日用品的现象,抢购醋、油、味精、速冻食品等的大有人在,甚至有人一次性采购了200卷卫生纸。可实际上大部分地区并不存在货源不足的情况,我们只是被自己心中的恐惧支配,做了那个“未雨绸缪”的人。

图源:人民日报

再打开衣柜,浏览自己曾经兴致勃勃买下的战利品,又有多少是很久都没有穿过的衣物?可是大多数人却无法下定决心丢弃它们,因为总觉得有一天它们还能再被穿上。而常被调侃“囤这么多口红,但大多都很少用”的“口红松鼠”和“买这么多双鞋,最常穿的不过那么几双”的“鞋子松鼠”在囤积上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。与日用品“肯定能用上”的囤积动机不同,这些物品的囤积更多是出于对商品的喜欢和购物冲动。

图源:美剧《破产姐妹》截图



知识囤积


“买书如山倒,看书如抽丝”的态度,有人赞同,有人担忧。即便没读过的书已经堆满一柜,我们可能还是忍不住继续买新书。


如果真的会阅读购买的书籍,而不是只为了消费的快感,那么,这也许不是一件坏事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总是在买书时兴致勃勃、志气满满,却在真正重要的阅读环节兴致缺缺。最终,没有读什么书,书柜倒是早已经塞满了。同样,网络上见到的好文章、内容满满的“干货”以及一些学习资源,被放进收藏夹之后也只是等着“吃灰”。


“只囤不看”往往因为存在一个美好的幻想——终有一天,这些书会发挥自己的作用,而看完了这些书的自己,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。


图源:www.quanjing.com



数码囤积


随着科技的进步,数码资源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,“云囤积”也越来越方便。手机里或云端的照片、音乐、电影、购物车、收藏夹……一切都满满当当,各式各样的信息等着我们随时翻阅。


相比实物囤积,网络囤积不占实际空间也不影响他人,但它消极的一面在于会分散你宝贵的注意力。当人们发现自己收藏的内容怎么也看不完时,可能还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等负面情绪。因此,越来越多研究者提出要严肃对待网络囤积行为。


图源:微信公众号律动中南



我们为什么爱囤积?





其实,这种疯狂的“囤积欲”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,中国古代就有“积谷防饥”的说法。在食物短缺的时代,人们竭尽全力囤积食物、工具、武器等物品,更有利于自身生存。所以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也曾提出,囤积行为符合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。


历史原因之外,还有地域的差异。比如,东北地区冬天囤白菜的盛况全国闻名,家家户户对囤白菜有着巨大的热情,户户几百斤,家家堆成山,十分壮观。为了解决这几百斤白菜,人们发展出生吃、蘸酱吃、腌着吃、泡着吃等无数种吃法。


图源:百家号长沙广电短秀

也有人是因为情感需求而变成“松鼠人”的。各式各样的纪念礼物、曾经特别喜欢的小玩具,这些物品上往往投注了人类的情感,如果它们被丢弃或损害,会让人感觉到失落和难过。因此,这些重视感情的“松鼠人”就会把它们都囤着保护起来。再比如囤积邮票、旧钱币等有升值前景或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的行为,我们称之为“收藏”。 此外, 2013 年,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,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,当想象一件属于自己的物品时,激活的脑区与想象“自己”时相同。就像有些人会为自己喜欢的物品命名,而命名的过程实际上是给物品灌注自己的品质,使物品成为自我延伸的一部分,进而使囤积行为对自己而言充满意义。 囤积行为还可能和个人习惯相关:“拖延症”也可以看作是囤积的一种表现。想做的事情越攒越多,行动力却跟不上计划,最后只好“明年再说”,这样的“计划松鼠人”也不在少数。

图源:美剧《破产姐妹》截图



如何脱离“松鼠人”行列?





“松鼠人”的习惯会让人把注意力过多分给虚假的未来,还容易带来焦虑情绪。如果你不想再当一位“松鼠人”,小青准备了以下三条小建议:


1. 准备囤东西之前做好评估和规划,三思后行。认真思考自己需要多少、能用多少,避免浪费,不被消费购物的快感冲昏头脑。


2. 学会“断舍离”,定期清查存储物品,把对自己没用的物品及时处置掉。


3.  “囤积”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,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补足安全感,严重的囤积行为需要适当进行心理干预。


你也是位“松鼠人”吗?你在生活中喜欢囤积什么呢?快来留言和大家分享吧!


参考资料:

[1] 弗朗辛·拉索著,刘大明译.《囤积症:向物品寻求安全》;

[2] 兰德·弗罗斯特、盖尔·斯泰吉蒂著《囤积是种病》;


推荐阅读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)

匿名信箱:你收到一条新的提问 | 青晚报

世界图书与版权日:倾听书的声音 | 中青报道



今日小编:李舒敏、彭洁

图片来源:美剧《破产姐妹》截图、人民日报、

百家号长沙广电短秀、微信公众号律动中南、

www.quanjing.comwww.cri.cn

初审:赵丹琳
审核:刘洁予
审核发布:王猛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